宜城教育資源網szhnbc.com 《徐霞客游記》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學家徐弘祖(一作宏祖,,號霞客)經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記》是詳細描述和研究我國西南地區(qū)巖溶地貌的地理著作,。明徐宏祖撰。徐宏祖不僅是我國對石灰地貌進行大規(guī)�,?疾煅芯康牡谝蝗�,而且也是世界上研究石灰?guī)r地貌的先軀,。他在本書中,用了五分之四的篇幅描述和研究我國西南地區(qū)的巖溶地貌。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統(tǒng)記述和研究巖溶地貌的科學文獻,。 《游記》在作者生前未及整理成書,去世后,由季夢良整理成篇,。最早的抄本是崇禎十五年(1642)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xù)成的稿本,。后來,作者家鄉(xiāng)遭受清兵浩劫,加以輾轉傳抄,原稿缺失很多,。乾隆四十一年(1776),族孫徐鎮(zhèn)才將其刊刻成書,此時距作者去世已130多年,原稿已經所剩無幾�,!队斡洝返某竞芏�,刻本和校本也不少,如嘉慶十三年(1808)葉廷甲的刻本,、1928年丁文江增繪36幅旅行路線圖的《睛山堂貼》本、集成圖書公司印本、掃葉山房印本,、萬有文庫本和國學叢書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諸紹唐、吳應壽整理的《徐霞客游記》,分別采用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鎮(zhèn)刻本,、季會明抄本為底本,參校徐建極,、陳泓清、楊名時等7家抄本整理而成,使《游記》更多地恢復了原來的面貌,是目前最好的版本,。該書卷首有作者像,、手跡和季會明、徐建極抄本書影及巖溶地貌圖片多幅,精裝本附徐霞客旅行路線圖39幅,。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南直江陰縣(即今江蘇江陰)人,。自幼“特好奇書,侈博覽古今史籍及輿地志、山海圖經以及一切沖舉高蹈之跡,�,!�(陳函輝:《徐霞客墓志銘》)他應試失敗后,決心掙脫科舉枷鎖,從事他真正感興趣的古今史籍和輿地圖經的研究,并開始了他向往已久的“問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為了考察祖國的山河大地,他自22歲開始出游,30多年間,東渡普陀,北歷燕冀,南涉閩粵,西北登太華,西南游邊疆,足跡及于今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16個省區(qū)及京津滬等地,。崇禎十三年(1640)他在云南麗江境內身染重病,才被人送回家鄉(xiāng),。次年去世。 徐霞客的旅行考察生活是十分艱苦的,。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他“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以性靈游,以軀命游”(《徐霞客游記》潘耒序),所到之處皆是人跡罕至的窮山僻壤,。他登危崖、攀絕壁,涉洪流,探洞穴,不是奔波在川流峽谷之中,便是往來于崇山峻嶺之間,。他在路途中,曾兩次遇盜,四次絕糧,數次出生入死,幾度陷入絕境,。但是,他“旅途不憂,行誤不悔,瞑則寢樹石之間,饑則啖草木之實”(同上),。不論白天如何勞累,環(huán)境如何艱苦,他著述從不間斷,露宿野外時,就點燃松枝,在火把下寫作。終于給后人留下這部珍貴的野外考察記錄,。 本書10卷,約80余萬字,。日記體裁,按時間記載作者游蹤及研究心得。卷1游天臺山(2次),、雁宕山(2次),、白岳山、黃山,、武夷山,、廬山、九鯉湖,、嵩山,、太華山,、太和山,、游閩、五臺山,、恒山的日記;卷2是浙游,、江南游、楚游日記;卷3粵西游日記;卷4黔游日記;卷5—10(上)滇游日記,卷10(下)附編,。本書最重要,、最富有地學價值的內容是對我國西南地區(qū)石灰?guī)r地貌(即巖溶地貌)的描述和研究。在石灰?guī)r地區(qū)內,由于水的溶蝕作用,形成了許多突起離奇的孤峰的峰林,造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地下裂隙和空洞,以及各種圓洼地(又名斗淋)和落水洞,。有的圓洼地積水,便成為潭和池,。書中不僅對這些巖溶地貌作了生動逼真的描寫,而且對這些地貌的發(fā)育形態(tài)和形成原因也有正確的解釋。在高溫多雨的石灰?guī)r地區(qū),由于地下水的溶蝕和碳酸鈣的重新結晶作用,常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形態(tài),如鐘乳石和石筍等,。徐霞客開創(chuàng)了研究這類地貌形態(tài)的科學,即巖溶學的分支洞穴學的先河,。作者十分重視對巖溶的觀測和研究,曾先后深入100多個巖洞考察和探險,有些大的巖洞,還不止一次地深入其中,反復進行觀測,直到了解其內部的復雜結構為止。例如他對桂林七星巖整個山體和復雜的洞穴體系作過兩次全面考察,并且對其中15個巖洞的方位,、分布,、形狀、結構,、特征等作過詳細描述,。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曾經對七星巖巖洞作過實地科學勘測,對《游記》記述的洞穴方向、結構,、形態(tài),、特征作過仔細研究。結果表明,除部分洞穴分支未被徐霞客發(fā)現外,《游記》記述的內容完全真實可靠,。本書對溶巖學的貢獻,不僅在于對個別石灰?guī)r地貌現象所作的孤立觀察,更重要的是它對我國西南部整個石灰?guī)r的地區(qū)分布,、巖右性質,、地質構造和區(qū)域特征所作的綜合論述和研究。這一創(chuàng)舉要比歐洲人愛士倍爾在1774年的研究早130多年,比瑙曼在1658年對石灰?guī)r地貌的分類早兩個多世紀,。 本書自然地理學價值是多方面的,。它對于河流水文的觀察和推斷,對于河流侵蝕作用的記述和論證,對于確認金沙江是長江上游,論證江源長而河源短,對于考證南北盤江并非發(fā)源于一山,都有所發(fā)現和貢獻。有關人文地理的內容也不少;它對于西南地區(qū)農業(yè),、手工業(yè),、交通業(yè)運輸、民族分布,、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皆有所記。 明代以前,記述我國西南地區(qū)地理情況的文獻不多,除《嶺外代答》,、《桂海虞衡志》等屈指可數的幾部志書外,其他古籍很少,。至明朝末年,滇、黔,、川,、桂的大部分地區(qū)仍是不毛之地,依然在難以駕馭的西南土司控制之下,與中原地區(qū)音訊難通,聯系很少,地理情況究竟如何,往往不甚了了。本書比較系統(tǒng)地記載這一廣大地區(qū)的山川形勢,、氣候,、植物、風土人情,填補了這項空白,故而較為珍貴,。在徐霞客之前,我國的地理志書皆著重敘述疆域沿革,、行政建置、風土物產,、古跡名勝等,山川雖有類目,但敘述支離破碎,內容較為貧乏,很少系統(tǒng)描述巖石,、水文、植物,、氣候等各種自然地理現象,更少探索與其有關的自然規(guī)律和科學原理,。本書與大多數地理志書不同,絕大多數內容皆偏重于記述自然地理現象,并注重揭示與之有關的內在因素和客觀規(guī)律,因此在我國地理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書與過去大多數地理著作不同,它不是書齋的產物,而是徐霞客利用野外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資料,在考察途中寫成的作品,。在當時的地理學的各個學科都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又無任何儀器設備可以借助的情況下,徐霞客根據個人觀察所得而作的推論,大多與近代科學原理相符合,這是極為不易的,。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說:“《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例像是一位二十一世紀的野外勘察家所寫的考察記錄�,!�(英國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5卷第22章)《游記》的文學價值也是很高的,錢謙益稱它“當為古代游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錢謙益《囑徐仲昭刻游記書》,《徐霞客游記》卷10[下])奚又溥夸它“其筆意似子厚,其敘事類龍門”。(《徐霞客游記》卷10[下]《奚序》)是我國游記文學中佳制名篇,較范成大的《石湖居士驂鸞錄》和陸游的《入蜀記》有過之而無不及,。 宜城教育資源網szhnb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