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教育資源網(wǎng)szhnbc.com 《明夷待訪錄》主要內(nèi)容簡介
《明夷待訪錄》共有二十一篇論文,分為政權(quán),、教育,、農(nóng)田、兵制,、財計,、奄官等六大部分,。 《明夷待訪錄》原名《待訪錄》,是黃宗羲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此書開始撰寫于清順 治十八年,,成于康熙元年,鄭姓父子于乾隆年間刊刻此書時,改名《明夷待訪錄》,,“明夷” 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個卦名,,“明”謂太陽,“夷”謂隱沒,,合指“日人地中”的黑暗 時代,,卻等待著周武王那樣的明君前來造訪,鄭姓父子據(jù)此命名,。
“明夷”:《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中,。表示昏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顯露明智,智慧之士處在患難地位�,!按L”:期待明君來訪,共議天下大事,進行社會改革,。該書從各個方面批判昏君之專制,提出社會改革理想,闡發(fā)民主啟蒙思想。 《原君》篇贊揚古圣人之功德,是“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比缓笈泻笫谰鞯牟坏赖滦袨椤W哒J為“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 《原臣》篇認為,當(dāng)事之臣不明臣事之道:“以謂臣為君而設(shè)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視天下人民為人君橐中之私物”,這種認識是昧于“為臣”之議,。該書認為:“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認為,君臣與父子不是同一概念,“君臣之名,從天下而有之者也,。吾無天下之責(zé),則吾在君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為事,則君之仆妾也;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夫然,謂之臣,其名累變;夫父子固不可變者也,�,!� 《原法》講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無法。二帝三王之法是為天才所立,“固未嘗為一己而立也,�,!倍昂笾酥鳌眲t是“一家之法而天下之法也”。該書還總結(jié)說:“夫古今之變,至秦而一盡,至元而又一盡,經(jīng)此二盡之后,古圣王之所惻隱愛人而經(jīng)營者蕩然無具,茍非為之遠思深覽,一一通變,以復(fù)井田,、封建,、學(xué)校、卒乘之舊,雖小小更革,生民之戚戚終無已時也,�,!痹摃認為:“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置相》篇講述宰相之職的重要作用,揭露后主不設(shè)相的借口蔽端,。書中說:“有明之閣下,賢者貸其殘膏剩馥,不賢者假其喜笑怒罵,道路傳之,、國史書之、則以為其人之相業(yè)矣,。故使宮奴有宰相之實者,則罷丞相之過也,。閣下之賢者,盡其能事則曰法祖;亦非為祖宗之必足法也,其事位即輕,不得不假祖宗以壓后王,以塞宮奴。祖宗之所行未必皆當(dāng),宮奴之黠者又復(fù)條舉其疵行,亦曰法祖,而法祖之論荒矣,。使宰相不罷,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行也,。” 《學(xué)�,!�,、《取士》(上、下)等三篇論述學(xué)校的沿革,、重要作用和用人,、科舉等問題。書中說:“古之取士也寬,其用士也嚴;今之取士也嚴,其用士也寬,。古者鄉(xiāng)舉里選,士之有賢能者,不患于不知�,!薄皩捰谌t無枉才,嚴于用則少幸進,。”該書還說:“今也不然,。其所以程士者,止有科舉之一途,雖使古豪杰之士若屈原,、司馬遷、相如,、董仲舒,、楊雄之徒,舍是亦無由而進取之,不謂嚴乎哉:一日茍得,上之列于侍從,下之置之郡縣;即其黜落而為鄉(xiāng)貢者,‘終身’不復(fù)取解,授之以官,用之又何其寬也!嚴于取,則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寬于用,此在位者多不得其人也�,!� 《建都》篇講都城對國之興亡的重要作用,。“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北都)不可救也,�,!薄斗芥�(zhèn)》篇分析“自唐以方鎮(zhèn)亡天下”的原因,認為“因時乘勢,方鎮(zhèn)可復(fù)也�,!蓖瑫r列舉復(fù)方鎮(zhèn)的五大利:“統(tǒng)帥專一,獨任其咎,則思慮自周,戰(zhàn)守自固,以各為長子孫之計”;“一方之財自供一方”;“一方之兵自供一方”;“各有專地,兵食不出于外,即一方不寧,他方宴如”;“外有強兵,中朝自然顧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 《田制》共三篇,首篇講廢井田后的征稅量問題,。次篇駁斥蘇洵不可復(fù)井田之理由,認為“凡蘇洵之所憂者,皆非為井田者之所急也”,。而“胡翰、方孝孺但言其可復(fù),其所以復(fù)之法亦不能詳,�,!倍摃v:“故吾于屯田之行,而知井田之必可復(fù)也。”即根據(jù)當(dāng)時屯田的社會現(xiàn)象做定量分析后,得到“復(fù)井田可行”的結(jié)論,。末篇論斯民之暴稅苦有三:“有積累莫返之害,有所稅非所出之害,有田土無等第之害,。”具體講述了自己對納稅提出的計算方法和標準,。 《兵制》共三篇,首篇論述養(yǎng)兵數(shù)量和供給問題,反對無限制地招兵,給人們帶來更大的負擔(dān),。次篇論軍中“將”的作用。末篇論述文,、武合一問題,。書中說:“唐、宋以來,文武分為兩途,然其職官,內(nèi)而樞密,外而閫帥州軍,猶文武參用,。惟“有明”截然不相出入;文臣之督撫,雖與軍事而專任節(jié)制,與兵士離而不屬,。是故蒞軍者不得計餉,計餉者不得蒞軍;節(jié)制者不得操兵,操兵者不得節(jié)制……”。該書主張:“使文武合為一途,為儒生者知兵書戰(zhàn)策非我分外,習(xí)知而知其無過高之論,為武夫者知親上愛民為用武之本,不以粗暴為能,是則皆不可叛之人也,�,!� 在《財計》三篇中,該書通過對歷代錢幣流通情況和征稅形式的分析,得出“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廢乎金銀乎”的結(jié)論,主張改賦金銀為實物征納。該書還認為:“治天下者即輕其賦斂矣,而民間之習(xí)俗未去,蠱惑不除,奢侈不革,則民仍不可使富也,�,!� 《胥吏》篇提出:“復(fù)差役、用士人”的主張,。書曰:“古之胥吏者一,今之胥吏者二,。古者府史胥徒,所以守簿書,定其會者也;其奔走服役,則以鄉(xiāng)戶充之。自王安石改差役為顧役,而奔走服役者亦化而為胥吏矣,。故欲除奔走服役吏胥之害,則復(fù)差役;欲除簿書期會吏胥之害,則用士人,。” 《奄宦》二篇講述:“奄宦”對社會的危害及“奄宦”為何不去的歷史原因,。書曰:“奄宦之禍,歷漢,、唐宋而相尋無已,然未若‘有明’之為烈也�,!薄扒曳蛉酥髦醒倩�,奴婢也;其有廷臣,師友也,。所求乎奴婢者使令;所求乎師友者道德�,!薄把倩轮缍舅幟瞳F,數(shù)千年來,人盡知之矣;乃卒遭其裂肝碎首者,曷故哉?豈無法以制之與?則由于人主之多欲也,。”文中多有攻明之語,。 《明夷待訪錄》用新觀點論證了君道,。剝?nèi)チ恕疤熳印钡纳衩赝庖?否定了“君權(quán)神授”的傳統(tǒng)之見。提出了加重宰相職權(quán)以限制君權(quán)的思想,。區(qū)別了一家之法與“天下之法”的界限,論證了“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提出了以學(xué)校為議政機關(guān)的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經(jīng)濟主張。該書在歷史上有過巨大的進步啟蒙作用,對后代的民主思想的發(fā)展及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發(fā)生了很顯著的影響,。在清乾隆年間,該書被列為禁書,。 《明夷待訪錄》于清嘉慶年間有初刻本印行。一九五五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據(jù)《梨州遺著匯刊》,民國四年(1915年)再版本為底本,校點出版,。一九八一年中華書局又以初刻本浙江慈谷二老閣本重校,刊行新一版,。 宜城教育資源網(wǎng)szhnb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