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教育資源網(wǎng)szhnbc.com 金銅仙人辭漢歌拼音版翻譯李賀
據(jù)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wù),,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銅仙人耳”,。
 mào líng liú láng qiū fēng kè ,, yè wén mǎ sī xiǎo wú jì 。 茂陵劉郎秋風(fēng)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huà lán guì shù xuán qiū xiāng , sān shí liù gōng tǔ huā bì ,。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wèi guān qiān chē zhǐ qiān lǐ ,, dōng guān suān fēng shè móu zǐ 。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 kōng jiāng hàn yuè chū gōng mén , yì jūn qīng lèi rú qiān shuǐ ,。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shuāi lán sòng kè xián yáng dào ,,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xié pán dú chū yuè huāng liáng ,, wèi chéng yǐ yuǎn bō shēng xiǎo 。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注釋 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孫,。青龍元年:舊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龍無九年,顯誤,。元年亦與史不符,,據(jù)《三國志·魏書·明帝紀(jì)》,,公元237年(魏青龍五年)舊歷三月改元為景初元年,徙長安銅人承露盤即在這一年,。 宮官:指宦官,。牽車:一作“舝車”。舝,,同“轄”,,車軸頭。這里是駕駛的意思,。捧露盤仙人:王琦注引《三輔黃圖》:“神明臺,,武帝造,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潸然淚下:《三國志·魏書·明帝紀(jì)》裴注引《漢晉春秋》:“帝徙盤,盤拆,,聲聞數(shù)十里,,金狄(銅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唐諸王孫:李賀是唐宗室之后,故稱“唐諸王孫”,。 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劉郎:指漢武帝,。秋風(fēng)客:猶言悲秋之人,。漢武帝曾作《秋風(fēng)辭》,有句云:“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夜聞”句:傳說漢武帝的魂魄出入漢宮,有人曾在夜中聽到他坐騎的嘶鳴,。 桂樹懸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三十六宮:張衡《西京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蓖粱ǎ禾μ\。 舝:一作“牽”,。千里:言長安漢宮到洛陽魏宮路途之遠,。 東關(guān):車出長安東門,,故云東關(guān)。酸風(fēng):令人心酸落淚之風(fēng),。 將:與,,伴隨。漢月:漢朝時的明月,。 君:指漢家君主,,特指漢武帝劉徹。鉛水:比喻銅人所落的眼淚,,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衰蘭送客:秋蘭已老,故稱衰蘭,�,?椭搞~人。咸陽:秦都城名,,漢改為渭城縣,,離長安不遠。咸陽道:此指長安城外的道路,。 “天若”句:意謂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天若有情,也會因常常傷感而衰老,。 獨出:一說應(yīng)作“獨去”,。 渭城:秦都咸陽,,漢改為渭城縣,,此代指長安。波聲:指渭水的波濤聲,。渭城在渭水北岸,。 金銅仙人辭漢歌翻譯: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里埋葬的劉郎,,好似深秋落葉倏然離去,,夜里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 畫欄內(nèi)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散發(fā)著陣陣幽香,,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已是苔蘚滿布,。 魏國官員驅(qū)車載運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fēng)直射銅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回想起往日的君主,,銅人不禁潸然淚下。 只有枯衰的蘭草在通向咸陽的古道送別,,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上天若有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獨出長安的承露盤,,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 金銅仙人辭漢歌賞析: 《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所抒發(fā)的是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dāng)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jié)果,,還是像秋風(fēng)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盡管他在世時威風(fēng)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里,,他不過是偶然一現(xiàn)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xiàn)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首四句是第一個層次,,借金銅仙人的“觀感”慨嘆韶華易逝,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為“客”,表現(xiàn)了李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精神,。 中四句為第二個層次,,用擬人化手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的酸苦慘凄情態(tài),亡國之痛和移徙之悲躍然紙上,。特別是“酸”,、“射”兩字,把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 末四句為第三個層次,寫出城后途中的情景,�,!八ヌm”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語,設(shè)想奇?zhèn)�,,意境遼遠,,感情深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雙”;末聯(lián)進一步描述了金銅仙人恨別傷離,,不忍離去,,而又不能不離去的情懷,感人至深,。 “茂陵劉郎秋風(fēng)客,,夜聞馬嘶曉無跡,�,!泵辏洪L安附近漢武帝劉徹的陵墓。秋風(fēng)客:漢武帝曾作《秋風(fēng)辭》,,以此稱他,。開頭兩句是說,有人夜間聽見茂陵中劉郎的魂魄巡游漢宮,,仗馬嘶鳴,;可是天亮?xí)r這一切都消失了,什么跡象也見不到,。 首二句想象漢武帝的陰魂預(yù)知銅仙人將被搬走,,頭天晚上顯示靈異的情形,。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xiàn)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比鶎m:漢代長安有離宮別館三十六所,。土花:指青苔。這兩句寫漢代遺宮的荒蕪,。是說,,宮廷畫欄前的桂樹空飄著秋香,苑中青苔滿地,,人跡稀少,。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睎|關(guān):長安東門,這里指明所去的方向,。酸風(fēng):悲風(fēng),。眸子:眼中瞳人。這兩句說,,魏國的宮官把金銅仙人裝車送往遙遠的魏都洛陽,,出長安東門時,悲風(fēng)迎面撲來,,刺著金銅仙人的雙眼,。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本褐笣h主。這兩句是說,,金銅仙人離開漢宮時,,只有天上的明月陪伴著它;因懷念武帝,,淚如鉛水灑落,。 “清淚如鉛水”照應(yīng)上文“酸風(fēng)射眸子”,把金銅仙人擬人化,,想象它因為離情而落淚,,同時增添了銅人落淚傳說的戲劇色彩。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笨停褐搞~人。咸陽:離長安不遠,。它附近有渭水,,漢代改稱渭城。這兩句說,,金銅仙人從長安東去,,唯有道旁枯敗的蘭草為它送行;天公如有感情,,也將因這興亡盛衰的變化而傷感衰老,。 這兩句和末兩句,是記寫從長安至洛陽途中的情形,,情景凄涼,。“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賀的名句,,妙在反襯,,以無情的天公也會傷情變老,反襯出有情的人心中將會泛起多大的波瀾,。這是作者對興亡變化的感嘆,,也反映出它離京去國時的悲憤。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是說金銅仙人帶著銅盤,,獨自離開漢宮后,,在月下荒涼之地行進;過了咸陽,,越走越遠,,渭水的波聲也逐漸聽不到了。 這都是詩人的想象之詞,。一個“獨”字,,照應(yīng)了上文的“畫欄桂樹”、“三十六宮”以及“漢月”,、“宮門”,,點出金銅仙人不忍離別又只得離別漢宮的情狀,也見出詩人辭官離開長安時的孤寂心境,。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設(shè)想奇創(chuàng),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于言外,卻并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xiàn),。遣詞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剛?cè)嵯酀�,,恨愛互生,,參差錯落而又整飭綿密。這確是一首既有獨特風(fēng)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在李賀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幾首類似的作品來,。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宜城教育資源網(wǎng)szhnbc.com |